3158创业网,3158,网站商标,创业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西藏情结”催开财富之花>正文内容

“西藏情结”催开财富之花

来源:   2011-11-13 15:41:10【 】             影响指数             


 
成都琴台路有家专卖民族工艺品的小店,别看门店不大,眼下却在全国开了50多家连锁店。 老板胡静被称为国内印度手工艺品专营第一人———15年来,她一直潜心此道,终于把当初的1万元做成数百万资产,胡静的财...
成都琴台路有家专卖民族工艺品的小店,别看门店不大,眼下却在全国开了50多家连锁店。 老板胡静被称为国内印度手工艺品专营第一人———15年来,她一直潜心此道,终于把当初的1万元做成数百万资产,胡静的财富故事颇富传奇色彩。 “西藏情结”催开财富之花 胡静说她内心一直有一种浓重的“西藏情结”。早年,因为先生在西藏当兵,她每年都要去西藏探亲。“我最喜欢去八角街的民族商品小店转悠,久了,竟对西藏的手工艺品产生了感情。1991年,我从厂里下岗自谋出路后,就全副身心地扑向了西藏手工艺品。” 胡静的“第一桶金”是于1992年在文化宫摆的临时地摊上掘出来的。说是“摊”,其实就是张钢丝床,并在两棵树之间拉块布作展台,上面摆着西藏手工艺首饰。一个月下来,净赚了2000多元。第二年,她又移师春熙路夜市。“不到一年,我就赚了以前在厂头5年也挣不到的收入。” 有了这笔钱后,胡静觉得过日子不用愁了,可平静的生活又太无聊。正好这时长江源探险漂流队公开向社会招募女队员,她仗着曾搞过中长跑的体力优势,就风风火火地报了名,最终参加了轰动一时的长江源探险。“亲历了长江源探险,对我的一生都有影响:最重要的就是重新点燃了我向生活挑战的激情!”回家后,胡静告别了地摊,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搞起了西藏手工艺品批发。她的创富之路完成了从“养家糊口”到做大做强的“转型”。 “天竺商路”充满创业艰辛 “公司化”后,胡静的生意火了。可不到两年她就发现,经营藏饰品者迅速增多,货源、价格、品质出现混乱,大有“滥市”倾向,利润没了保障。显然,只在西藏进货是不行的了。于是胡静决定到古印度地区“天竺”,即今天的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开辟更有特色的货源。1999年,她拿到护照,踏上了直接去尼泊尔进货的道路。“我是去尼泊尔经商的第一个汉族人。当时我不会说英语,做生意全靠打手势、按计算器,连吃住行都很困难。加之尼泊尔战乱不断,把货物安全运回国成了最大难题。”有一次,为了躲开布满地雷的公路,胡静居然说通了当地军方,用直升飞机把货送到了安全地带。 2002年,第一次到印度的胡静,就像闯进了阿里巴巴的宝库一般兴奋。后来她发现:市场的反馈跟她的直觉是一致的,她跑遍印度各邦亲手淘回来的工艺品,每一次都让国内消费者如获至宝。从此,直接从源头进货的胡静,靠其上乘的品质、鲜明的特色和公道的价格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天竺商路”终于走通了。 “西天取经”成就连锁业态 胡静结识了印度最大的银器生产经销商波比。波比做的是品牌和连锁业态,其特许加盟模式对胡静震动很大。波比还给胡静推荐中国社科院的印度学学者王树英教授,建议她拜王树英教授为师,结果,胡静真的从王教授那里得到很多指点。从2004年到2005年,胡静的公司又完成了两个转型:先是由家族式管理转型为正规公司化管理;继而是建立品牌并打造连锁业态,很快就发展到全国的50多个加盟店。 在用人上,她的办法是让人才充分感受到老板的信任。她给职业经理人的薪水非常透明,除固定工资外,提成与销售额挂钩而不是与利润额挂钩———“因为只有老板才对利润额有控制权,但老板无法控制销售额。”她还经常带特许经营部经理出国采货“探源”,让手下亲自感受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公司对他的信任。
  • 本文来自于www.3158chuangye.com,由3158创业网原创或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所属栏目:创业故事
    与本文相同的标签:“西藏情结

    小编超级推荐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相关展示

    推荐阅读

    热门点击

    热门标签

    赞助商推荐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