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8创业网,3158,网站商标,创业网

大三学生当总裁 从压岁钱做到500万

来源:   2011-11-13 15:40:14【 】             影响指数             


 
制作宣传海报也是公司业务的一部分。秘书卞经雯正在检查成品。 刚刚过去的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上,作为“纪念百年复旦”系列活动之一的《复旦改变人生》等数本图书正式出版发行。为这批图书承担设计任务的,...
制作宣传海报也是公司业务的一部分。秘书卞经雯正在检查成品。 刚刚过去的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上,作为“纪念百年复旦”系列活动之一的《复旦改变人生》等数本图书正式出版发行。为这批图书承担设计任务的,却是一家由复旦大学学生开设的“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一个组织和承办各种国际会议、策划出版图书的学生公司,公司的总裁却是今年刚刚升入大三的复旦大学法学院学生夏乾良。 而在此之前,由于独家赞助了复旦大学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论坛”,夏乾良和他的公司第一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声名大噪。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夏乾良和他的“合作同学”却在一年之内,仅靠课余时间就将注册资金只有 30万元、员工只有 5人的公司发展成拥有500万元资产、近200名员工的企业,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如何解决学业和创业的冲突?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何在?没有什么管理经验的大学生,又如何在商海中驾驭自己的商船?…… 近日,新报记者来到复旦大学,近距离接触夏乾良和他的“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听这个学生总裁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家教集团打名校牌 最高每小时500元 对于现在就能开公司、做老板,夏乾良的高中班主任杨曼倩老师并不觉得意外,她评价说,夏乾良是一个很有想法和组织能力的孩子,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而且想得更远。 高考结束后,当大多数考生在等待着高考成绩之余放松玩乐时,夏乾良却动了做家教的念头,开始开创自己的“事业”。托熟人介绍、找中介……“散兵游勇”式的自我推销根本不在夏乾良的考虑范围内,他自己搞起了集团作战,打出名校学生家教联合的旗帜。他召集了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附中等几所重点学校的20多名中学生,统一印制了 2500张小名片投递到浦东、徐汇等社区里,用强大的“攻势”推销自己的家教品牌,效果显著。 夏乾良不仅仅只满足于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还和团队的伙伴在“工作”之余,一起研究起“业务”来。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如何合理地安排讲课和做题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应该如何教授其学习方法;如何解答一些疑难问题……渐渐地,这个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家教团队,就形成了自己内部统一的授课模式和课堂教材。 “上大学前和同学一起联合搞的家教团队,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我的第一次‘创业’。”夏乾良说,家教名气延续至今。前不久就有个浙江人为了给自己孩子找个家教辅导政治,给他开出了500元一个小时的高价。 2003年的夏天,夏乾良考入了复旦大学的法学院。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过着一种单纯的大学生活,却为什么要开办一个公司呢?夏乾良告诉记者说,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给自己所参加的一个学生社团多筹集一些活动的资金。 原来入学不久,夏乾良就加入了复旦大学一个开展校园慈善公益活动的学生社团——“心暄社”。在这个社团里,夏乾良渐渐显露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几个月后,“心暄社”在夏乾良和大家的努力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校内小社团,迅速成为上海高校慈善类学生社团的佼佼者,并且在华师大等高校开设分社团。同时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自强服务总社等多家单位的合作伙伴。 社团呈现出规模发展以后,资金的缺乏成为活动开展的软肋。如何筹集、积累社团发展的资金,很现实地摆在夏乾良和他的伙伴们的面前。 “我们开个公司吧!”大家的脑袋里突然闪出这么个主意。可是对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从业领域,他们却毫无头绪。“到工商局注册时,我们是在最后一刻,才在经营项目中填上文化咨询、文具批发等业务。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但是关于做文化产业的方向,是把握住了。”夏乾良回忆说。创业资金对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门槛,公司当初能成立,也是因为几个股东的家庭情况都比较好。夏乾良和另外四个同学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每个人出资 6万元。为了纪念自己是“心暄社”的成员,所以公司起名为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 2004年6月14日,公司正式注册,夏乾良成为法人代表。公司成立了,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公司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一直做着不需要多少成本的家教。 一次考试前夕,很多学生都忙着复印笔记、资料,这让夏乾良心中一动。通过调查,夏乾良发现,学生在文印店里复印材料时,不管复印多少页,都没有任何的折扣。 “复旦一共有两万多人,复印量是巨大的,上万页的复印量绝对是有可能的。”夏乾良心中盘算着,单独印一页 A4纸是 8分钱,而我通过团购拿到的价格是6分钱甚至只有5分钱。如果能把这些业务收集起来,差价利润还是可观的。 说干就干。夏乾良开始向各个系的学生会、学生宿舍广做宣传,主打“优惠便宜”的价格牌,同时还提供了“上门提货、送货,随叫随到”的服务。这种经营方式在校园里很有市场,他们每天拿到的复印单子少则三、四千张,最多时能有近六万张的大宗业务。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经营印务咨询。刚开始,公司拿到订单后,是转交给文印店复印。后来公司掌握了几百家印刷厂、广告公司的相关资料,一旦有印刷业务,就会为客户选择合适的厂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让客户付最优惠的价钱。依靠学生企业的诚信,公司很快受到客户的欢迎。 教辅书掘第一桶金 印漏字5000册作废 “我的身后是复旦,这样强大的资源,不能只体现在数量上。”夏乾良觉得,这不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项目,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含量更高的文化传播产业。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商机“主动”找上了门。 2004年,出版社向夏乾良约稿,编写《高考英语专项训练精炼》一书。但对于这些毫无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编辑第一本书完全是白手起家。 “从内容的编著到最后的排版,都是由我们自己一手操办。”夏乾良回忆说,公司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租了一间房,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就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身处复旦我有这个优势,有的出版商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策划班底,而我们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团队”。 虽然出书对他们来说是第一遭,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老师”,遇到问题就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资深教师,加上他们为学生上课时准备的经典例题,以及自己当年高三时的一些习题。经过 10多个人加 10多台电脑日夜不停地忙了一个多月,首批问世的 5000本英语书终于诞生。销售状况出奇的好,没过多久,市场告罄。 有了这个好开端,公司开始出版系列的教辅材料。语文、数学两本系列丛书相继出版上架,他们推出了重点中学老师和名牌大学学生互动式教材的概念,在半年内就赚取了 10多万元的净利润,这笔钱成了公司的第一桶金。 但在夏乾良书柜里留有一本《高考语文专项训练精炼》,夏乾良说这可是一册让他“刻骨铭心”的书。 原来在出版《高考语文专项训练精炼》时,发生了一件让他们完全没有意料到的“事故”——书印刷完后,出现了 113个字的漏字现象。原来书中摘选的一些文言文中,有不少异体字和一些不常用的生僻字,虽然排版制作时,电脑上有显示,但在实际印刷中,字库里因为没有这些字,而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空格。 夏乾良给自己留下一本作为警示:“这是卖给学生的书! 5000本就这样作废了,3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最后都按照废纸的价格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当没有漏字错误的书再次印刷出来时,已经是2004年的10月份,过了教辅书销售的黄金季节,夏乾良就和公司的员工,一人带上一摞,去各个中学门口叫卖。 这时的夏乾良开始意识到图书市场的发展潜力,教育类图书选题的策划出版,也渐渐成为公司的业务重点,成为公司的一个最主要的盈利点。而图书销售已经开始面向外省市,而且有意向在一些省市地区开设办事处,代理相关的图书销售业务。 “销售渠道也成为我们极为重视的环节。”夏乾良告诉记者,用于对外邮寄书目介绍每次达到 1万 3千多封,邮资更是超过万元。 “印刷业是文化产业的最末端,但是它不但是我事业的第一桶金,而且通过印刷业务,我介入到会展和广告行业,目前这两个项目也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夏乾良拿着一本会务资料册告诉记者,会展和广告行业经常要发放许多印刷品,而夏乾良正是通过替他们做印刷才慢慢介入了这些行业。前不久,公司就为复旦百年校庆的活动之一——“基因组医学国际论坛”提供了会务管理服务。 “有报道说,公司开办一年多,总资产已经达到 500万元。按照公司对外宣传规定,我不能透露具体数字,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数字只少不多。”夏乾良说,至少目前自己已经拥有价值 3000多万元的设备。 夏乾良作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个典范的同时,收到全国其他高校学生的一些创业求助电话,甚至还有一位山东的狱警,自愿放弃原职,要和夏乾良一起做生意。 “我仔细听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创业计划,有一些的确显得有些冲动,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好点子。”夏乾良说,自己开始资助一些自己觉得有发展前途的创业项目,“因为我也是大学生,一开始的资助可能多少有点‘过来人’的感情资助,但是后来发现,一些外地的业务开展起来后,反而对公司的业务扩展有所帮助——当初的资助变成了投资。” 经过慎重的研究,夏乾良推出了一个“ 1加 1计划”。其中有:提供对等资金援助,最高上限 30万元,只要求占有 40%左右的股份;免费使用公司的所有配套资源,包括印刷厂、车队;无偿分享公司的成功经验…… 学生员工月薪800 考前突击拿奖学金 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总部就在复旦大学附近,租用居民区里一所三居室的房子,夏乾良每天晚上 8时至次日凌晨 4时都要在公司的“暂住地”工作。他们已经定下了五角场某幢写字楼 12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准备搬家了。 但夏乾良却笑谈自己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我们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相关的产业经营,本来就是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高于资本要求,因为是兼职,成本也低。不过我们这里的业务员如果做得好,一个月也可以有 1万多元的提成呢。” 据记者了解,夏乾良和另外 5名同学组成的股东团队里,几乎都靠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获得了复旦的奖学金,从一等到三等,而夏乾良自己拿了光华自立奖。 夏乾良告诉记者说,自己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偶尔也很羡慕那些安心自习的同学,但是自己太忙了,要工作:“有人说,我活在 500万的光环下很累,我觉得说出了我目前的状态。” 对话:最初客户不信任 想当中国默多克 夏乾良自己有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目前由他参与主要编写的书籍,差不多达到 200万字。 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夏科家说,创办“暄氏”公司的这几位同学,没有盲目地选择高科技领域,而选择了最熟悉、最能借助校园资源的领域来起步,这是他们的成功之处。但是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在读书时还是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待到大四课业较轻松时再创业也不迟。 夏乾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准确地抓住商机,最近的目标是要收购一本河南的杂志,办一本大学生自己的杂志。 新报:所有的员工都称呼你为“夏总”吗?一些员工的年龄好像还超过了你,有年龄压力吗? 夏乾良:我觉得一个企业领导应该拥有一定的个人权威。我曾经对公司中层领导说,你应该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对我的尊重,这样才能领导好其他员工。我们这个团队年龄都差不多,很容易互相不服气。 夏乾良:最初开公司的时候,是瞒着学校和家长的。后来妈妈知道我的情况后,只是担心会影响学习。 最初和客户交流时,对方不怎么信任我们,总觉得我们是学生在勤工助学,对质量不放心,但我们坚持和他们沟通,最后他们觉得我们办事很认真,而且学生也有个好处,就是诚信。后来我的客户给我VIP的入场券去交大的总裁班。我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但是很多老总看到我都说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有点偏执,很倔。 新报:大学生创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不少。你觉得自己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风险又在哪里?夏乾良:复旦大学学生创业最辉煌的时候,曾经有40多个学生公司,而到现在可能只有 2、 3家真正说是走上正轨的。文化产业可能更加适合大学生创业,我觉得自己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了商机和时机,合理地利用资源。这次复旦的百年校庆,对我来说,就有很多的商机。 图书出版行业是最需要资金的行业,大量的资金都压在了流通领域,所以风险很大。书卖不出去,我将有可能面对倒闭。我曾经有一张“书床”,就是堆积的图书太多的缘故。目前我最需要的是能取得银行贷款,这点可能对于一个学生企业来说,暂时有点难度。 新报:公司以后有什么打算? 夏乾良:目前公司正在做的就是收购河南的一个杂志社,然后办一本真正的大学生校园杂志。谈判已经进行到最后定价的“拉锯阶段”,但是杂志第一期已经定稿,前三期以校园刊物的形式做宣传。预计前期投资有 100万, 64页的彩色铜版印刷,将来的定价控制在 2元之内。 公司还打算在 1到 2年内,预计投资 8百万到 2千万元,开设给“白骨精”充电的文化易购连锁店。 提高图书的品质和内涵是我的目标,通过书籍去改变我的客户群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是我的一个理想。 新报:你个人对将来又有何打算? 夏乾良:我不会放弃我的法学专业的学习,因为这对我开设公司也是极其有利的。到目前为止,学习和公司业务没有出现过冲突。有时候我也开玩笑地说,万一公司倒闭了,我还可以开设一个律师事务所,继续做生意。 当然,我希望自己成为中国的默多克,而不是比尔·盖茨。
  • 本文来自于www.3158chuangye.com,由3158创业网原创或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所属栏目:创业故事
    与本文相同的标签:大三学生当

    小编超级推荐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相关展示

    推荐阅读

    热门点击

    热门标签

    赞助商推荐


    手机访问